首頁> 產業動態
外送專法預告 時薪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25倍
▲勞動部今(21)日預告《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台管理法》草案,內文明訂每單外送期間換算時薪後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時薪1.25倍及交通部所訂運費,並選較高者作為外送員報酬。(示意圖/翻攝爆廢公社二館)
-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2025-11-21 18:38
[NOWnews今日新聞] 勞動部今(21)日預告《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台管理法》草案,內文明訂每單外送期間換算時薪後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時薪1.25倍及交通部所訂運費,並選較高者作為外送員報酬,保障外送員權益;按照2026年實施最低工資196元計算,至少要達到245元。
勞動部說明,外送平台,2012年來台後服務迅速崛起,更在新冠肺炎後使外送服務迅速普及,更是許多民眾經濟來源,如今已然成為社會運作中,不可或缺之一環。
然而,台灣外送平台產業是由少數大型外送平台業者形成寡占,外送平台業者因擁有資訊、技術與品牌優勢,同時主導外送員派單及報酬計算、消費者之運費及平台使用費、合作商家上架條件及抽成比例等相關事項,使外送員、消費者及合作商家在資訊取得、締約及議價等方向,皆處居於弱勢地位,產生許多爭議。
對此,勞動部提出外送員專法,分為6大重點,分別明確相關部會權責劃、擬定定型化契約範本、雙重機制保障外送員基本報酬、要求訂單資訊透明化,並確保外送員享有離線權、明定契約終止事由並強化申訴救濟制度,確保外送員工作權,以及強化外送工作期間保險保障。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說明,這次專法明定由勞動部擔任主管機關,後續將與交通部、經濟部等部會共同合作及分工,如擬定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或契約範本,就會橫跨經濟部、交通部。
外送員權益方面,平台多次變更報酬計算方式,使得外送員生計缺乏保障,因此明訂每一單必須分開獨立即時計算,且每筆訂單外送服務期間所換算的每小時基本報酬,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法》規定每小時最低工資的1.25倍,及交通部所定基本運價所核算的運費,將從兩者取較高者,雙重機制保障基本報酬。
按照2026年實施最低工資196元計算,至少要達到245元。為何如此訂定標準,王厚偉解釋,外送員必須自付機車成本及等單時間成本等,經過計算包含附屬油料、輪胎耗損,車輛折舊等,因此比最低工資多了25%。
最後,針對安全規範方面,這次將平台提供商保義務正式入法,平台業者應確實為外送員加保團體傷害保險、責任保險後,才可以讓外送員上線接單;當遇到天然災害,政府機關宣布停止上班地區也應停止營業,並通知商家及外送員等,以確保外送員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