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快訊

重啟公地放領!賴清德:符合3條件可申請

▲賴清德表示,只要符合三項基本條件,就能申請公地放領。(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表示,只要符合三項基本條件,就能申請公地放領。(圖/總統府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總統賴清德今(21)日前往彰化關心公地放領政策執行情形時宣布公地放領政策,以協助自耕農取得農地、解決長年土地問題的重要改革。他提到,只要符合「農地繼續農用」、「承租人是自耕農」、「符合國土復育及環境保育」三項基本條件,就能申請公地放領。

賴清德今前往彰化關心公地放領政策執行情形,他抵達後,首先聽取內政部長劉世芳簡報公地放領計畫及當地農民代表分享耕作狀況,並實地視察放領農地,了解國有地出租情形。

賴清德表示,台灣以農立國,政府十分關心並照顧農民,深知農民耕作的辛勞與付出,並非一般人能夠輕易承擔。他提到,在前總統蔡英文任內、他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政府推出多項重要政策改革照顧農民,而過去農保給付僅在最終階段才能領取相關保險金並不合理,因此推動調整標準,且新增職業災害給付及推動農民退休金,目的是要讓從事農業的人可以得到國家制度性的照顧,提高年輕人投入意願。

賴清德說,今天特別來到溪洲鄉宣布公地放領政策,以協助自耕農取得農地,並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土地問題,目的就是要展現政府照顧農民的決心及立場。2003年前總統陳水扁、前院長游錫堃時就曾推動,然而1999年遭逢地震,以及後續多次重大風災,導致放領計畫暫停,現在政府在經過1年多、超過100場會議、及跨部會的合作,才有今天的政策結論。

賴清德接著提到,放領的對象必須「在1976年9月24日以前已經合法訂約、代代耕作,至今仍在承租務農的農民朋友」,目前約4,440多位農民,且經盤點全國所有國有平地耕地、養殖用地面積,約有2千公頃,也包括彰化溪州總計309筆、將近57公頃的土地面積;另外在申請條件上,必須要符合「國有耕地放領實施辦法」以及「國有邊際養殖用地放領實施辦法」規定,亦即目前仍維持農地農用、承租者需為自耕農、不可有轉租的情形,目的就是為了扶持自耕農。

賴清德進一步說明,只要符合農地繼續農用,承租人是自耕農,符合國土復育及環境保育等這三項基本條件,就可以申請公地放領。目前內政部已經成立公地放領審議會,做好準備協助農民提出申請,請大家一起宣傳幫忙,讓這項政策具體落實。

賴清德提到,除了農民,政府也要照顧勞工、軍公教等每一個族群。他談及政府勞工政策,目前全台灣共有1053萬人參加勞保,在擔任立委時期即常接獲民眾擔心勞保可能會破產的電話,因此蔡英文自2019年起,用公務預算撥補勞保基金,近7年來共撥補5,178億元,加上這幾年因為股市在漲,經濟不錯,勞保基金有賺錢,現在基金已經由7,188億元,成長到1兆2,484億元。

賴清德接續說,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昨也重申,政府將負最終支付責任,且每3年檢討一次基金財務,政府會根據檢討結果每年撥補,基金將永續存在,請勞工朋友不用擔心。他說,政府照顧勞工,希望勞工能過安定的生活,就像今天宣布的重大政策,目的也是要讓農民過安定的生活,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賴清德強調,即使分屬不同的政黨,但是國人在面對外來的威脅時,一定要團結一致向外,「如果團結,別人就不敢看輕我們;如果不團結,就會被各個擊破」,不論是農民、勞工、軍公教,各行各業政府都會照顧及支持,希望大家可以團結在一起,不要被分化,讓國家越來越好。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