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投資人AI泡沫焦慮難消!分析點出OpenAI角色
▲有外媒分析指出,隨著AI基礎建設加速推進,收入卻相對落後,額外的投資資金從哪裡來等問題,最終都指向OpenAI這間公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2025-11-21 06:40
[NOWnews今日新聞] 輝達台灣時間20日凌晨公布第3季財報,盈餘、營收和下一季業務前景皆亮眼,一度激勵美股週四急漲,但情勢隨後便急轉直下,市場大幅逆轉,輝達自身股價乃至美股主要指數皆收挫。有分析指出,人們對AI泡沫是否破掉的焦慮已達到新高度,儘管有輝達的強力安撫也沒用。
根據外媒《Forbes》報導,輝達預計未來幾季的業務收入將超過5000億美元,其最新季度財報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如營收達5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2%;資料中心業務營收為512億美元,年增55%,主要得益於Blackwell的普及和Spectrum-X網路設備的銷售。然而,輝達管理層的公開吹捧、反駁AI泡沫風險,並強調自身強勁業績、訂單盛況、技術領先地位,卻顯得不合時宜。
分析提到,GPU市場的演變,催生了一個複雜且相互關聯的生態系統,輝達自己也投資了多個新型雲端平台,包括CoreWave、Nebius和Nscale。此外,它還與OpenAI達成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交易,OpenAI承諾將部分資金用於購買輝達晶片,投資人對這些交易提出質疑完全合理。
分析指出,隨著AI基礎建設加速推進,收入卻相對落後,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應該是:「額外的投資資金從哪裡來?」而這些問題最終都指向OpenAI,除了輝達,甲骨文(Oracle)、CoreWeave和其他公司,也正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資料中心建設,而OpenAI則承諾使用這些基礎設施。
不過,眾所周知,OpenAI一直在燒錢,預計要到2029年或2030年才能開始獲利,市場反應也表明,投資人越來越質疑AI基礎建設的風險,預計未來幾年該領域的支出將超過一兆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OpenAI主導的。
提供金融建模、分析報告的公司「Modano」,其創始人赫臣(Michael Hutchens)在社群平台LinkedIn上發文,直言:「任何認為輝達季度收益報告,足以證明AI泡沫不存在的人,都不了解AI的運作方式,以及關鍵參與者之間的循環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