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快訊
青年政策法制化 《青年基本法》刻不容緩
▲世代共好協會等8個青年團體於8月間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盡速通過《青年基本法》。(圖/世代共好協會提供)
- 記者張鴻儀/台北報導 2025-11-18 08:00
[NOWnews今日新聞] 為落實「青年主流化」,行政院於今(2025)年5月1日通過《青年基本法》草案,希望以法律位階,保障青年參與公共事務,並建構多元的社會公共支持體系。立法院8月通過初審,目前等待朝野協商,有機會在本會期三讀通過。
一滴優協會理事長蔡其曄指出,少子化使社會結構快速往高齡化移動,長照與中高齡政策通常被優先回應,「很現實地,誰票多就更能影響政策」,青年參與因此被限縮。他強調,青年議題橫跨居住、教育、心理健康到參政,不能只以社福補助視之,更需要發展性、結構性的支持與法制化保障。
世代共好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則從治理面提醒,台灣至今沒有青年專法,各部會對「青年」年齡認定不一,導致對象、預算與政策指標無法統一,往往淪為一年一度的專案。「沒有法律定義,就難以掌握全貌與需求,更談不上長期投資。」他主張以專法建立固定會議、白皮書與考核連結預算的治理工具,定期召開「青年國是會議」、公布「青年政策白皮書」,並比照兒少體系,以中央考核22縣市作為補助依據,促使地方各局處編列青年預算與方案。
蔡其曄以「15至45歲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為例指出,政策雖良善,卻欠缺法定穩定性,易隨政府更迭與優先順序而擺盪;若納入專法,政府在檢討與規劃時就必須把青年心理健康視為重要目標。張育萌補充,文化、運動、托育等青年友善政策近年陸續推出,「好政策要可長可久」,需建立成效評估與滾動修正的制度節奏。
兩人皆認為,以18至35歲作為現階段社會共識與立法基準較為務實;至於15至18歲,可在專法中設計「準青年」或跨齡條款,提供新成人、公民素養、金融防詐、結社參與等預備支持。同時可在18至35歲範圍內分齡設計,回應不同階段的資源落差。
張育萌回顧,自2017年倡議以來,政府與民間已完成許多前置工作——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公投法調整、青年心理健康與文化運動方案試行等,《青年基本法》是最後一塊拼圖。蔡其曄亦以韓國為例,指出其青年基本法由下而上推動、提升青年參與能量,台灣更應加速跟進。
《CROSSROAD跨世代論壇》傾聽年輕人的聲音
想關心更多攸關青年的政策和議題,趕快報名2025/12/9《CROSSROAD跨世代-2025AI青年力國際論壇》,國民AI女友 李婷婷、鴻海教育基金會總監 葉芃欣、清大資工系教授 胡敏君、科技立委 葛如鈞、金鐘主持人 視網膜、鐵人主播 侯以理,與您一起刻畫AI未來教育願景。邀請您前來與重要領袖對話,共創「AI青年力」。
👉手刀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go/2025crossroadforum
⏰活動時間:2025/12/9(二)09:30-16:00(08:30-09:30開放報到)
📍活動地點:台北漢來大飯店-鉑金B廳(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一路168號3樓)
📋免費名額有限、提供參與證明!!
NOWNEWS今日新聞FB官方粉絲團、Youtube頻道全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