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紐時揭中國多年構築堡壘 減少西方脫鉤衝擊
▲有外媒分析指出,過去20年,中國已經有條不紊的在推進經濟自立,逐步降低對美國、西方的依賴。美中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2025-11-04 12:15
 
[NOWnews今日新聞] 自川普第一任期時,對中國展開第一輪貿易戰以來,近年美中脫鉤、東西脫鉤已成為重要議題,川普重返白宮後,更在全球範圍發動關稅貿易戰,重點打擊中國。然而,有外媒分析指出,其實過去20年,中國已經有條不紊的在推進經濟自立,換句話說,北京早已逐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從中國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任開始,到現在的習近平為止,自力更生一直是中國政策制定的核心方針,儘管它所採取的、以國內生產取代進口製造品的計畫,成本高昂、效率不佳,卻讓西方在發生爭端時,可以對中國動用的籌碼越來越少;在上個月剛召開的四中全會,端出的十五五規劃,這一主題甚至佔據了突出位置,習近平公開表示,必須加快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
以今年為例,中國採用的一個有力反制手段,就是對全球稀土金屬和稀土磁鐵幾乎完全的控制,並威脅將對稀土出口採取嚴格管制,迫使美中2國暫時達成妥協,讓美國先把對中國的關稅,降至與東南亞相近的水準,甚至比印度、巴西等傳統友邦的稅率還低,川普政府還暫停9月推出的、擴大禁止美國與中國軍工企業交易範圍的政策。
除了製造業,中國還在多個產業取得關鍵節點優勢,例如抗生素與藥物成分生產、電氣設備與低階晶片製造等等,導致美國在尋求反制時,可用的手段大幅減少。回顧2001年底,中國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多種商品仍依賴進口,當時的中製汽車、電信設備、發電設備及其他製造品,品質皆不如進口貨,然而自那之後,中國在品質和產量上均取得巨大進步,北京將龐大的製造規模與國家干預指導結合,如今僅有少數商業領域,仍是由歐美主導,尤其是商用飛機、部分最先進半導體。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中國專家塞瑟(Brad Setser)指出,習近平在逐步將美國進口產品從供應鏈排除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除了美國公司設計但非製造的尖端半導體之外。分析並指出,儘管中國在人工智慧、尖端軍事技術所需的高端半導體方面,仍處於落後狀態,但中國的企業已經證明,它們擅長採購和走私晶片。
分析最後提到,川普第一任期剛開始時,美國可能還對中國逐步構建供應鏈制約手段不以為意,甚至認為這麼做將損害中國的外資挹注,促使跨國公司轉向其他地區,不過儘管這種情況確實有可能發生,但中國領導人似乎已下定決心,要實現更大程度的自力更生,就如四中全會閉幕聲明宣告的那樣:「要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