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武戰情

中國衛星曝台灣高清地形圖!學者示警這件事

▲ 中國挑台灣光復節當天,公布多張由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高清衛星照片,圖為中正紀念堂。(圖/翻攝自微博)

▲ 中國挑台灣光復節當天,公布多張由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高清衛星照片,圖為中正紀念堂。(圖/翻攝自微博)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對台灣施壓動作持續升級,繼將10月25日訂為「台灣光復紀念日」後,舉辦紀念活動後,又繼續操作多項軍事威脅性作為,中國官媒不僅公布「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台灣多處地標高清地形圖,包括台北市區、日月潭、阿里山等地,更發布影片聲稱共軍轟6K轟炸機近期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展開模擬對抗訓練。專家學者示警,衛星不同頻譜的監視偵察能力,對台灣造成國安上的嚴重威脅。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表示,中共秀出的是民間衛星拍的,也就是說民間衛星也可以對台灣瞭若指掌,不過衛星白天可以使用,晚上無法用。同時,衛星的更新率也是重點之一,有的15分鐘影像更新一次,有的是半天更新一次。中國這次主要目的恐怕是想對台灣透露,你有能力對我情蒐,我也有能力對你用衛星偵蒐。

林穎佑認為,用衛星進行偵蒐不是新鮮事,因此避免戰術位置、關鍵基礎設施地理位置被透露,在每年的漢光演習時,國軍都會特別進行掩護,部隊也以輕量化、機動化來編制,不讓敵軍能明顯看見我們的動作。

林穎佑提醒,這些秀出來的圖像看似沒什麼特殊意涵,但若未來他們把這些標的清楚標示「位置與名稱以及長時間的編制變化,多少也會對台灣有威嚇的效果。

國防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研究員許智翔表示,其實還是那句話,衛星、太空科技是非常高度軍民兩用的,在這裡也一樣。高解析度的衛星影像,可以在各種遙測、科學、環境救災工作上扮演重要角色,有極大助益。

許智翔表示,同樣的攝影能力,一旦用來拍攝台灣、就自然也可以透過這種能力,對我國作詳細的偵察。而這還是光學衛星而已,近年來還有各種包括合成孔徑雷達(SAR)等等的衛星,可以透過不同頻譜的監視偵察能力,對台灣造成國安上的嚴重威脅。但就像前面說的,這不是新的東西,就吉林一號來說,這個衛星系統是2015年就開始慢慢陸續發射的系統,加上其他的包含光學、SAR等不同的衛星,其實類似的威脅早就存在多年,所以要說有沒有可能已經關鍵的國防資訊被掌控,在這種情況之下被對方一定程度的偵知是難以避免的

許智翔提到,在這種態勢下,我國並不是全然沒有對抗的空間,首先關於多頻譜的偽裝能力就是必然要發展強化的。多年前國軍曾經在演習裡面,把雲豹裝甲車偽裝成工程車,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是那樣的偽裝只是針對肉眼的可見光,面對多頻譜或高頻譜,意味著我們應該要發展偽裝能力、能用於對抗包括各種比方說紅外線、合成孔徑雷達等等的偵測手段

許智翔指出,其次當然就是也可以使用類似的手段回敬,每個國家都有比鄰太空的國界,往上看就是中國當然也有,這意味著台灣的衛星也能夠用來蒐集共軍的資料,盟軍如美國等其他友盟國家,自然也會有相關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自身的能力、以及跟盟邦的情報合作,當然也是一種同樣透過太空方式掌握對岸行動的重要工具。

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現今電子光學設備被安裝在低軌人造衛星上,解析度已進入「以公分為單位」層級,過去放大後會模糊的細節,現在都能夠看得很清楚,「不要說道路,連巷子都可以看到」,將來城鎮作戰都會被掌握,凸顯影像細部識別能力的躍進。

張延廷進一步指出,當衛星影像與空中無人機(UAV)等系統結合,情資可以即時回傳指揮中心,再透過無線電下達給地面部隊。這樣的資訊流使得指揮官能在短時間內掌握目標的精確方位、距離與規模,並快速指派火力或調動兵力,將因此改變戰場節奏與決策速度。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