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司法焦點
加熱菸最快10月上市 六成民眾支持開放

▲歷經長達一年多審查期,國健署近日正式核准兩家業者共十四項加熱菸產品申請,最快可能於十月上市。(圖/NOWNEWS資料照)
- 記者林梵墨/綜合報導 2025-10-08 11:55
[NOWnews今日新聞] 我國《菸害防制法》於2023年修正上路,首次將加熱菸、電子煙等新興菸品納入審查管理,規定產品須經國健署審核通過後方能上市。歷經一年多的審查期,國健署近日正式核准兩家業者共十四項加熱菸產品申請,外界預估最快將於十月正式上市,象徵臺灣菸品管制政策從「全面禁止」邁向「依法監管」的新階段。
根據《ETtoday民調雲》最新調查,62.9%民眾支持政府讓加熱菸合法上市,僅27.9%表示反對,另有9.2%未表態;若聚焦吸菸族群,贊成比例更高達74.1%。多數受訪者認為,明確的法制審查與稅制機制可取代過去的灰色地帶,既能打擊走私,也可穩定稅收、保障消費者安全。


新版《菸害防制法》第15條之1明訂,凡加熱菸主機與菸彈皆須通過主管機關審查,未獲許可不得輸入或販售。此條文的立法目的,在於讓政府掌握產品成分與風險評估,避免來路不明的菸品流入市面。然而,審查過程一度延宕,使市場出現真空期。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全台海關共查獲加熱菸超過407萬包,走私問題日益嚴重,也凸顯管制制度的必要性。
《ETtoday民調雲》進一步調查顯示,在「政府核准加熱菸上市,是否比走私產品更安全、更能保障公共利益」的民調中,59.2%民眾持肯定態度,28.7%不認為如此;在吸菸族群中,贊同比例更高達了七成一。專家分析,這顯示社會主流觀點已從「禁止」轉向「管理」,期待政府能在開放同時加強稽查與資訊揭露,建立透明的市場秩序。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多次指出,新興菸品並非減害產品,仍具有潛在健康風險。加熱菸的原理是以加熱取代燃燒,雖然釋出較少焦油,卻轉而釋出更多亞硝胺、乙醛、丙烯醛和甲醛等其他有害化學物質,長期使用恐導致成癮與呼吸道傷害。衛生單位呼籲民眾,不應誤以為加熱菸是「更安全的替代品」,戒菸仍是保護健康的唯一途徑。
《ETtoday民調雲》指出,本次調查於2025年9月22日至24日進行,針對全台二十歲以上民眾共完成1,406份有效樣本,在95%信賴區間內,抽樣誤差為正負2.61個百分點。
此次核准案象徵政策焦點自「是否承認新型菸品存在」轉向「如何以法制保障公共利益」──首先得讓產品浮上檯面,才能成為監管與課稅的依據。專家認為,未來關鍵不僅在於開放與否,更在於監管落實與健康教育能否並行,讓制度改革真正回歸公共利益的初衷。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吸菸會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未滿20歲不得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