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武戰情
一級艦老舊!海軍斥資1.4億辦新巡防艦設計

▲2017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海軍展出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模型。(圖/記者呂烱昌攝)
- 記者呂炯昌/台北報導 2025-08-30 09:00
[NOWnews今日新聞] 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共軍軍機與軍艦頻繁擾台,國防部官員指出每日平均有4艘共軍船艦在台海周邊活動,國軍嚴密監控敵軍機艦動態。但我國海軍一級艦面臨船齡老化、防空能力不足問題,讓海軍監控共軍動態遭遇龐大壓力。根據115年度國防部預算書,海軍將編列新台幣1億4203萬元預算,辦理6000噸級巡防艦原型艦合約設計。
一級艦平均船齡超過30年
海軍排水量3000噸級以上一級艦包括8艘自製成功級巡防艦、2艘美製派里級巡防艦、6艘法國引進的康定級(拉法葉級)巡防艦、5艘濟陽級巡防艦、4艘基隆級驅逐艦,這26艘軍艦構成海軍捍衛海疆骨幹。其中只有成功級田單軍艦船齡(2004年服役)小於24年外,另有4艘大於50年、6艘大於40年。
濟陽級艦更是1970年代先在美軍服役,美軍稱稱為諾克斯級艦,除役後再移交給我國海軍。濟陽級艦每艘都服役超過45年,船齡逼近50年,隸屬於海軍168艦隊,負責東部海域偵巡,2022年8月共軍在東部海域軍演,濟陽級艦賣老命負責監控共艦。
雖然國軍接手後換裝武進三型系統與標準一型防空飛彈,提升防空能力,但該級艦仍普遍面臨高壓蒸氣鍋爐的妥善率欠佳問題,且美軍早已汰除,其他國家的同級艦大多已除役,面臨消失性商源問題,缺乏零件日後維護保養只會越來越困難,官兵執行任務時必須祈禱不要再發生鍋爐故障,在海上拋錨的情事。
面對飽和式攻擊 一級艦防空戰力不足
隨著中國海軍戰略由近海防禦轉向突破第一、第二島鏈遠洋作戰,以「下水餃」方式大量更新大型作戰艦,2013年起平均每年建造15艘軍艦。相較之下,我國海軍超過半數一級艦船齡超過30年,連帶也形成艦隊防空戰力難以應付飽和式攻擊的問題。海軍戰力最強,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基隆級艦雖然能夠搭載68枚標準二型飛彈,但是1980年代初期從美軍服役後,再移交我海軍,船齡也都超過40年,已經到了必須汰換或升級的時候,否則日後面對共軍反艦飛彈飽和性攻擊,恐難以在戰場上生存。
海軍現役8艘成功級與2艘派里級艦,每艘能配備40枚標準一型防空飛彈,但該型飛彈1998年已停產、2020年底製造商停止技術支援更新,同樣面臨消失性商源問題。
面對共軍威脅,造新船已遠水救不了近火,海軍最快速的戰力提升方案是爭取美軍除役的軍艦,海軍2艘派里級逢甲與銘傳軍艦就是美軍2015年除役後,2018年移交我國。雖然與成功級巡防艦共通性高,但這2艘派里級船齡也接近40年,日後也必須隨著成功級艦進行延壽/性能提升。
賴總統宣布啟動6000噸級巡防艦
2017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海軍展出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模型。海軍原訂以「震海計畫」建造4500噸的新一代巡防艦,計畫經費249億4900萬元,原規劃是具有「小神盾」的作戰性能,但受限於戰系研發及整合、中科院研發的主動電子掃描(AESA)雷達無法滿足海軍要求,海軍改為先建造2艘新一代2500噸輕型巡防艦,防空與反潛型各一艘,希望能夠緩解燃眉之急。
賴清德總統8月22日前往蘇澳慰勞海軍168艦隊官兵時指出,未來政府會繼續增加國防預算,不僅在營舍空間修建、福利待遇上會持續改善,並宣示建造下一代巡防艦。
根據115年度國防部預算書,海軍司令部將編列「下一代作戰艦合約設計」預算,計畫辦理6000噸級巡防艦原型艦合約設計,計需1億4203萬元,納入115年度編列。
海軍指出,因應當前中共對台軍事威脅,與東海、南海水域的海洋與島嶼爭議,故需建立6000噸級巡防艦,以執行遠海訓練、外島運補護航及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等任務,增加兵力運用彈性。
針對預期成果,海軍表示,委請國內專業單位執行下一代作戰艦合約設計作業,可大幅降低軟硬體投資成本,並藉由國外具信譽的實驗室執行船模試驗,確認設計規劃船型最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