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司法焦點

失智翁捐行天宮上億9房逆轉!養女討回2房

▲張姓養女曾出面控訴行天宮明知他養父失智,還接受房產過戶。(圖/翻攝畫面)

▲張姓養女曾出面控訴行天宮明知他養父失智,還接受房產過戶。(圖/翻攝畫面)

[NOWnews今日新聞] 2022年台北市一名87歲老翁以消業障為由,捐贈台北市信義區、南港區共9戶總價約1億8千萬元房產給行天宮,當時養女出面控訴行天宮利用她父親失智而簽下捐贈契約,後續對行天宮分別在台北地方法院與士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北院上週宣判,行天宮須塗銷信義區2筆不動產的所有權移轉登記,這是養女討房首勝,她透過律師回應「應該的」。根據了解,老翁名下的信義區福德街2戶房產,市值至少3千萬;南港區7戶房產總價值更高達1億5146萬,這部分行天宮是否也得還給老翁?仍在士院審理中。

張姓養女主張,父親在2022年間常常語無倫次、答非所問,因為深怕別人會害他而走訪宮廟,行天宮接觸他之後,卻在同一年的11月30日簽立捐贈9戶房產的契約、2023年1月13日辦過戶;行天宮趁老翁有嚴重的身心障礙、沒有辨識能力之際移轉不動產到廟方名下,因此請求法院判准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行天宮主張,張姓老翁主動表明要贈房,並提供身分證影本、印鑑章、印鑑證明,他捐贈房產時意識清楚、精神狀態良好,簽約捐贈的法律行為有效。

   ▲張姓老翁捐9筆總值上億元的不動產給行天宮,民事庭法官調查認定是他精神錯亂下做出的無效法律行為。(圖/張姓養女提供)
▲張姓老翁捐9筆總值上億元的不動產給行天宮,民事庭法官調查認定是他精神錯亂下做出的無效法律行為。(圖/張姓養女提供)

在法院審理過程中有2名關鍵證人,1人是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的精神科醫師楊逸鴻,負責鑑定張姓老翁的心智情形。楊醫師出庭作證說,老翁有失智症、慢性妄想型思覺失調症,這兩種疾病都是慢性疾病,張姓老翁自稱55歲時就已經覺得很多人要偷他的錢、要害他,這是他發病當時的被害妄想症狀,加上他一直沒看醫生,2023年9月14日由楊醫師進行鑑定時,老翁仍然有這些症狀,可見他發病應該涵蓋2、30年之久,可推斷2022年11月30日老翁簽訂捐贈契約的精神狀態,應該也涵蓋在這個疾病中。

另一名關鍵證人是幫忙老翁陳情過的張姓社工。她去士林地院作證表示,2022年7月她收到社會局轉知的總統府陳情案,前往老翁住家訪視,老翁跟她抱怨「不動產要繳稅是詐騙」。北院法官援引這份士院的證詞,認定老翁見社工時有妄想、懷疑被害、邏輯思考鬆散、不具法律辨別能力等情形,才會把稅捐公文當成詐騙又無法接受解釋,因此老翁在同一年11月30日捐贈房產時,受到慢性妄想型思覺失調症精神疾病的影響,是處於精神錯亂時的無效法律行為。

張姓養女透過律師回應,一審判決塗銷不動產所有權登記是應該的,她知道父親的精神狀況很多年了,也並未因為自己是養女就不照顧父親;父親的情緒相當不穩定,會攻擊或否認家人,行天宮卻利用這個狀況來指摘女兒不照顧父親,這些訴訟中的評論是不應該也不適當的。

至於行天宮的委任律師,截稿前尚未回應。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