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許毓仁親訪前CIA局長 台灣應從烏克蘭學1招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與前中情局長彼得雷烏斯(David Petraeus)進行座談。(圖/許毓仁提供)
- 國際中心顏得智/綜合報導 2025-07-31 16:55
[NOWnews今日新聞]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28日邀請到曾擔任過中情局長(CIA)的彼得雷烏斯(David Petraeus)進行座談,並由來自台灣的前立委、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負責主持,會中談及台灣如何從烏克蘭戰場經驗中學習,彼得雷烏斯指出,首要的任務是嚇阻政策和威懾力不能失效。
彼得雷烏斯現為私募股權巨頭KKR中東業務董事長,並在該地區成立投資團隊,他在訪談中提到,自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自己已六度前往烏克蘭進行戰爭觀察,每晚都會在領英上更新烏克蘭局勢,他指出,中國一直在提供越來越多的零件,使俄羅斯的軍工複合體得以復興,並開始生產與這場戰爭相關的各種武器系統等等。這些武器系統需要大量各種電子設備,他們正在認真學習俄羅斯正在發生的事情。中國實際上也透露過,他們不能允許俄羅斯失敗。
許毓仁問及彼得雷烏斯,烏克蘭如何擊退並抵禦遠超其規模的軍事力量,談到台灣時,台灣顯然還要面對技術更強大的中國解放軍時,就戰場經驗而言,台灣應該從烏克蘭戰場吸取那些最關鍵、最重要的教訓?

台灣應該從烏克蘭戰爭中學到什麼?
彼得雷烏斯回應,首要教訓是不能讓嚇阻政策失效。他認為,烏克蘭在站前對於俄羅斯的嚇阻確實失敗了,而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是烏克蘭缺乏充分且非常明顯的準備。還有一些是烏克蘭缺乏最終端的支持,沒有大量武器,例如先進的反戰稱飛彈和先進的肩射式防空飛彈,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才獲得了更強大的武器系統。
彼得雷烏斯認為,「我們要再次思考如何加強威懾力。但要以一種不造成不必要挑釁的方式去做。這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既包括美中關係,顯然也包括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再次強調,我們沒有必要進行不必要的挑釁。但我們需要採取措施,其中一些措施應該借鏡烏克蘭的教訓,以加強威懾力。」
該如何提升嚇阻能力?首先就是要認清從烏克蘭學到的教訓。台灣也應調整其軍事結構,就像美國也在改變軍隊一樣。有時會有人批評只是從「少量高端裝備」轉向「大量無人裝備」,但這確實是我們的方向。反空中與反無人機防禦系統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這一點在烏克蘭每天的戰況中都能看出端倪。因此,這種戰場認知現在變得極其重要。
彼得雷烏斯強調,非對稱作戰能力、關鍵基礎設施的強化、後備部隊的訓練、現役部隊訓練週期的延長,以及後備軍訓練的強化,都變得非常重要。他認為今年度的漢光演習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顯示出台灣方面對此有充分了解。
演算法操控取代遠端操控的時代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Adm. Samuel Paparo)去年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安全會議後曾表示,中國如果犯台,會希望是場短暫又猛烈的戰爭,在世界還來不及採取行動前拿下台灣。他提到,美國期望打造的事「地獄景象」策略,這是挫敗中國的關鍵,意味著當中國入侵的艦隊開始穿越台海時,美軍就在台海部署數千艘無人潛艇、無人水面艦艇和空中無人機,為台、美和夥伴部隊爭取全面反擊的時間。
彼得雷烏斯提到,為了做到這一點,將動用數量驚人的無人系統,且須涵蓋水下、水面、空中、地面、外太空、網路空間和認知空間等所有範圍,烏克蘭正在向大家展示的是,未來的戰爭不僅僅是無人系統主導的,而是將從遠端操控的無人系統,逐步轉變為由演算法操控的無人系統。
彼得雷烏斯認為,烏克蘭每天所使用的無人系統數量幾乎令人驚嘆,自己最近一次造訪烏克蘭大約在兩個半月到三個月。詢問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前一天大致使用了多少架無人機?他說的不僅是我們印象中的空中無人機,除了數量最多的自殺式無人機,還包括海上無人機、地面無人機和遠端操作的載具。雙方的火力都極其致命,前線極其危險。
他提到,現在坦克相當難存活,步兵戰車也一樣,只要被偵查無人機看到,就會立刻被自殺式無人機摧毀。因此他們現在甚至不再使用真人駕駛來往運輸,改以遠端操作的車輛進行。他們用這些車輛運送補給、彈藥、食物、水、血漿等,甚至還用來撤離傷兵。
前線以及主要的補給路線,包含從後方通往前線的主幹道,整段路上都加裝了防禦無人機的紗網罩,但這不是萬能的,已有許多影片顯示無人機從網罩下方鑽入並摧毀車輛,這就是烏克蘭的現狀。
他舉例,烏克蘭單日所使用的無人機高達將近7,000架。雖然那天的數字可能偏高,但考慮到他們每年生產約350萬種不同類型的無人系統,大家可以自行計算,這種生產能力能支撐怎樣的作戰模式。
彼得雷烏斯指出,大家都聽過「蜘蛛網行動(Operation Spiderweb)」,只花了一百萬美元的小型無人系統,藏在卡車拖車的天花板內運入俄羅斯,部署在靠近戰略空軍基地的地點,然後在特定時間同步出動。這批總價值約一百萬美元的無人機,成功摧毀或重創約七十億美元的戰略飛機,其中一些飛機已無法再生產。
他指出,對美國而言,必須轉型一部分軍隊,由「少量、大型、性能極致、由人員操作、造價極高、但日益脆弱的平台」,不僅僅是海面上的,也包括空中、地面等平台,轉變為「數量驚人的無人系統」,這些系統將逐步由演算法操作,而非人力遠端操控。人類從「操控者」轉變為「監督者」,由人類指示人工智慧系統撰寫指揮機器執行任務的演算法。當特定條件達成時,這些機器便會自動採取相應行動,這就是未來的戰場環境。
彼得雷烏斯:台灣軍方應可派人前往烏克蘭實地考察
許毓仁表示,隨著台灣的國會接下來重新進行,預算問題將重新被討論,能否提供,台灣軍方什麼建議?彼得雷烏斯認為,台灣軍方應該派人到烏克蘭做實地考察、學習,例如「飛馬」(Pegas)突擊無人機連,或是無人系統部隊第412團「復仇女神」(Nemesis)等,吸收烏克蘭的戰爭經驗。
彼得雷烏斯也談到台灣目前的國防支出,約占GDP的2.5%,已頗具規模,還有繼續向上提高的計畫,但台灣國會能否達成共識,朝野共同支持行政院的決定,現在還不是那麼明朗。
他強調,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來實現這一切?這些改革是否真的能推行?社會是否會支持這些必要的步驟?將這些放在美中關係的脈絡中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