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武戰情

巷仔內/漢光演習狀況多 這些因素該檢討

▲愛國者飛彈發射車在新北安坑區撞雨棚,受困路口2.5小時才脫困。(圖/民眾提供)

▲愛國者飛彈發射車在新北安坑區撞雨棚,受困路口2.5小時才脫困。(圖/民眾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國軍年度漢光41號演習7月9日至18日實施10天9夜不間斷實兵演習,納入持久戰想定,除創下天數最長實兵演練漢光演習外,包括刺針飛彈、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也首度參加漢光演習,引發熱議,但是記者參與多場演習科目採訪,也觀察到許多缺失待日後精進。

國防部指出,漢光41號演習本島各作戰區結合縱深地區城鎮、地形優勢布設多重阻絕,遂行反資敵及逐次抵抗作戰,並持續以聯合火力對突入敵軍、港口、機場行政下卸部隊及後續登陸船團實施打擊,檢視重層縱深防禦部署具體作為。

漢光41號演習多項場演習以城鎮戰為背景,想定敵方小部隊襲擾,國軍運用兵力結合火力優勢將敵軍擊退。但以當前兩岸軍事失衡情況,共軍一旦渡海登陸進入城鎮戰階段,意味著台灣海空優勢盡失,屆時共軍不太可能以小規模部隊形式與國軍交戰,有兵力優勢恐怕是共軍,不是國軍,且俄烏戰爭中無人機大放異彩,國軍雖然開始大量添購無人機,但是對於敵無人機侵擾應處,在日後漢光演著中還必須多加以演練。

另外,本次漢光演習也在淡水河上演練布放阻絕設施,並首次爆破以油桶與鋼刺蝟構成的阻絕網,演練河道阻絕。但這種上世紀的反登陸思維恐怕已跟不上時代,陸軍工兵群設置的爆破阻絕裝置屬於固定性,對於敵軍機動性高的小型快艇難以應付,應當部署大量無人機與無人艇,透過基動部署來因應敵船艇。

本次演習動員2萬後備部隊,規模也是歷年最大,但國軍後備部隊主要武器如T65K2步槍能否勝任現代成城鎮戰,也引發許多國人討論。平心而論,後備部隊用T65K2實屬無奈,因為沒有其他制式步槍可用,這款槍服役超過30年,是軍備局「參考」美國AR-18步槍而研製,槍重3.3公斤、長990.6公厘,設計目的是用於叢林戰,而非都市巷戰,有待一線部隊換裝新購T112步槍後,將尺寸比T65系列步槍小的T91步槍下放給後備部隊,才能改善後備部隊武器老舊問題。

最後是社會大眾熱議,質疑本次漢光演習軍車車禍比例偏高,包括M109A5自走砲、愛國者飛彈車、輕型戰術輪車、CM11戰車、V-150輪型甲車都曾發生事故,幸運的是沒造成官兵與民眾生命損失。演習車禍頻傳,必須從人為、環境等諸多因素探討,許多駕駛兵是入伍才開始受訓駕駛軍用車輛,且平時多在營區內駕駛,而漢光演習為了避免影響民眾生活,除了在郊區演練外,人口稠密地區就必須選擇晚上操演,對於車輛熟悉度不足,且夜間視線昏暗的環境下操作,難免會發生意外。

不過,有些演訓車禍非軍方全責,戰車等車輛設計本身並非針對一般道路用途,而是靠火力與厚實裝甲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因此視線死角相當多,民眾遇到戰車若不遠離而肇禍,民眾也有責任。

對於事故頻傳,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一名外國軍事官員指出,漢光演習事故凸顯在台灣城市進行區域作戰的複雜性,認為將造成敵軍惡夢,外國人的看法看似沒錯,但是國軍若不有效控管演習事故,也將會降低國人對國軍的支持。

▲漢光41號演習206旅戰支連臨戰演練。(圖/記者呂炯昌攝,2025.07.11)
▲漢光41號演習206旅戰支連臨戰演練。(圖/記者呂炯昌攝,2025.07.11)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